首页 微文推荐内容详情

做规划时“分析评价”是为了什么?从“15分钟步行圈”说开去

2020-10-13 2227 admin

关注城市数据人微信公众号

  数据资讯、数据分享、社群交流、技能提升  

欢迎添加星标,重要信息不错过


UDU:今日为大家推荐来自微信公众号“平纸杂货铺”的文章,文章以大家常见的15分钟生活圈为例,解读了规划行业中的分析评价的目标、逻辑与内涵。


“ 我们为什么要做规划分析评价?”

对于刚入行不久的小伙伴可能不太明白做规划时“分析评价”是为了什么?很多时候都是项目负责人扔一个参考案例过来,自己就依样画葫芦地更新更新数据和图纸就完事了,并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清楚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这里我从科普入门的角度来大致讲讲吧。


01—跳出“分析评价”来看“分析评价”

传统规划的编制方式是高度依赖领导层的经验判断和很多的小样本调查,简单来说就是“拍脑袋”式决策,主观判断为主,缺乏实际的数据支撑。

但这里并不是说拍脑袋不好,毕竟规划做了这么多年很多也是拍出来的,只是这种方式难以形成技术沉淀予以普及推广,所以有个说法说“城乡规划其实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行业”,手艺好不好关键要看老师傅的水平怎么样。

话糙理不糙,其实这也是很多搞信息技术企业的误区,认为做规划其实就是整整数据、做做可视化、梳理梳理编制逻辑就完事了,事实不然,过程中充斥着大量非标准化的工作和各种局面复杂的利益协调事项,这些都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或者说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做“分析评价”之前首先要问自己,目的是什么?

要先思考清楚自己是想通过这个分析评价得出什么结论?解决什么问题?


从规划编制的普适性流程来看,一般分为“前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实施监督”四个环节,分析评价其实扮演的是承上启下的角色。


我们前期调研所收集的一堆数据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评价暴露出现状问题并通过后续规划设计中提出的策略予以解决,这中间的起承转合就需要通过分析评价进行逻辑上的推导,实现逻辑自洽的闭环。

包括其他类型的规划也是如此,都是个“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虽然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取代传统规划,但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流程可以做到更为自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下面以“15分钟步行圈”来举个小栗子。

02—如何确切地知道一个人15分钟能走多远?

其实这可以理解为15分钟等时圈划定的问题。


我们以湘江东面的公交小区为例,这个小区的边界呈L型,首先要选择测算的起点,一般来说会有:质心点、内部点、中心点三种,区分如图。


这里选好质心点后,建立一个100m乘100m、半径1500m的渔网,为了减少后续的运算量,我们用一个圆筛选掉外围点,原理就是正常人步行速度大约在4-5km/h的水平,15分钟的话很难超过1500m。

筛选掉后减少了22%的运算量。


之后依次生成从小区起点到各渔网中心点之间的OD对,再提取出O点与D点的坐标值分别拼接成需要访问百度地图api接口的url地址列表。


剩下的只要依次去访问每一个url,并解析返回的json文本就可以了,返回结果中distance为导航路径距离,duration为步行导航耗时,想办法把每一个OD对的耗时提取出来就可以了。


提取出来后,用ArcGIS做符号化,可以得到从起点到每个渔网点之间的耗时情况,明显看出小区东南角方向的可达性显著差于其他方向。


再建立克里金栅格插值,得到插值后的栅格图。


再基于栅格提取出15分钟、20分钟的步行圈边界,更明显地看到小区东南角方位呈明显凹陷,那这是为什么呢?


下一步拿出百度街景地图予以佐证,发现事实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公交小区本身仅有西侧出入口,为尽端式路网;

第二,公交小区与东侧小区存在较大的地形高差,两个小区间并未预留供居民上下的穿行楼梯,因此小区居民要到东南方向必须从西侧入口出去后绕行至主干道才行。


后续对小区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就可以围绕现状东南角出行不便的问题进行展开,或打通人行步道、或引入市政道路、或棚改更新,等等等等。

下面再看看拓展到其他小区的情况。

以长沙市单价最贵的学区房“八方小区”为例,凭借着离市政府最近的优势,基本的生活、教育、交通配套都是比较完善的。


生成的15分钟步行圈也比较舒服,跟大平原的缓冲区一样没有明显的短板,八方公园、长沙市实验小学都在15分钟步行圈内,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也很接近20分钟步行圈,基本上从小学到中学都能走路去了。


再以最靠近麓谷企业广场的中房F联邦为例。


方便在麓谷企业广场上下班的小伙伴,但生活便利程度一般,15分钟步行圈内没有大型商圈,西南角的梅岭公园也存在明显凹陷,步行前往较为不便。


03—小结

我们再回到整体的规划流程上。

分析评价中基本的链条是“发现问题、校核问题、提出策略”三大步,如果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存在则重新退回到上一步寻找问题中。

如果要更完善的话,提出策略后还可以增加对该策略的验证环节,策略可行则进入下一步的规划方案设计中,如果不可行,再回退。


以上就是我对做规划过程中“分析评价”环节的基本理解了,可能不一定对,甚至可能是错的,那也没关系,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就够了。

规划不易,且行且珍惜,水深火热中的小伙伴们一起加油。




如果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点击在看

欢迎添加星标

保证重要信息不会错过

欢迎加入城市数据人学社会员VIP

每日学习,共同进步

UDU.org.cn



点击图片查看最新更新,长按二维码加入


生成海报

相关标签: # 15分钟生活圈 # 规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