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数据人微信公众号
数据资讯、数据分享、数据技能
添加微信“wwwcaup”,注明城市数据人
加入读者交流微信群
小编:今日为大家推荐一则手机信令研究,来自山川大数据中心 SchData(创新·大数据分析定制服务商)。文章分析了深莞惠经济圈人口流动大数据图景。
研究方法:人口流动程度是反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
深莞惠经济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流动活力高的经济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了解其与广佛肇、珠中江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相互“串门”)情况及三市之间内部人口流动情况,将成为观察研判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视角。
区域内人口自由流动程度过去难以进行量化判研,但人口流动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量化与可视化研究方法。本文将选取深莞惠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口流动大数据量化分析及展示,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情况进行直观展示。
分析样本:深莞惠三市行政范围内手机ID样本总量为1778.6万个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为2018年手机信令数据,源数据总量为35亿条。经数据清洗和手机ID唯一性匹配后,得到深莞惠三市行政范围内手机ID样本量为1778.6万个,占三市2018年常住人口总量的比例为67.8%,约占实际人口总量的比例在45%-50%之内。
由于人口自由流动轨迹数据总量庞大,本报告图中人口流动轨迹按照轨迹总量的1%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更加直观地观察其流动特点。其中两者之间连线的粗细程度及圈的大小代表联系总量的大小。
图1:湾区三大经济圈人口流动全景图
观察结论01:深莞惠与珠中江经济圈的人口流动指数是与广佛肇经济圈的30%
从人口流动视角观察,深莞惠与广佛肇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相当于与珠中江经济圈的3.3倍
深莞惠与广佛肇、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的人口流动总量占深莞惠样本数据总量的比例均不足3%。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的人口流动总量仅为深莞惠与广佛肇20%。
若剔除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两个不可比因素的影响,以两大经济圈每万人常住人口产生的日均人口流动量[1]、每亿元GDP产生的日均人口流动量[2]定义为人口流动指数来观察,则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的人口流动指数仅为深莞惠与广佛肇之间的30%。
图2:深圳与广佛肇、珠中江人口流动图
图3:东莞与广佛肇、珠中江人口流动图
图4:惠州与广佛肇、珠中江人口流动图
观察结论02:深圳与广佛肇人口流动总量不及东莞、惠州与广佛肇。
深圳、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城市,人口相互流动偏少,对大湾区人口交流融合的引领作用还有待加强。
深圳与广佛肇之间的人口流动总量仅为东莞与广佛肇的74.1%、惠州与广佛肇的77.1%。其中,深圳与广州人口流动量为东莞与广州的72.6%、惠州与广州的76.2%。深圳与佛山的人口流动量仅为东莞与佛山的80.5%、惠州与佛山的83.6%。
观察结论03:深圳与珠中江的人口流动总量与东莞相当,高于惠州。
深圳在与西岸中心城市之一的中山的人口流动中,经济更发达、区位更优越的深圳并未取得较之东莞更多的人口流动量。
深圳与珠中江的人口流动总量为东莞与珠中江的102%,两者基本相当。深圳与珠中江的人口流动总量为惠州与珠中江的1.56倍。其中,深圳与中山的人口流动量为东莞与中山的93%、惠州与中山的1.46倍。
观察结论04:深圳与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比例更加均衡
莞、惠与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集中于广佛肇,且惠州与广佛肇的人口流动集中度最高。
深圳与广佛肇、珠中江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比例为80:20,东莞与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比例约为85:15,惠州的该项比例为89:11。相较而言,深圳与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比例稍显更为均衡。
图5:深圳(东莞、惠州)与广佛肇、珠中江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向结构
图6:深圳(东莞、惠州)与广佛肇、珠中江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向结构
观察结论05:深莞惠三市内部人口流动联系显著高于三大经济圈整体人口流动联系
深莞惠之间人口流动总量占深莞惠样本总量3.6%,这一比例显著高于深莞惠与广佛肇、珠中江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总量比例。
图7:深圳与莞惠人口流动图
(红色点为深圳与东莞人口往来轨迹,绿色点为深圳与惠州人口往来轨迹。)
图8:东莞与深惠之间人口流动图
(红色点为东莞与惠州人口往来轨迹,绿色点为东莞与深圳人口往来轨迹。)
图9:惠州与深莞之间人口流动图
(红色点为惠州与东莞人口往来轨迹,绿色点为惠州与深圳人口往来轨迹。)
观察结论06:深莞之间人口流动量高于深惠和莞惠
在深莞惠之间人口流动总量中,深莞之间人口流动量所占比重为41.5%,高于深惠之间的32.7%和莞惠之间的25.8%。
图10:深莞惠之间人口流动总量的结构情况
观察结论07:深莞、深惠、莞惠之间人口双向流动总体较为均衡
经济发达城市向相对次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潜力还有较大的挖掘提升空间
剔除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两个不可比因素的影响,深圳至东莞的人口流动指数仅为东莞至深圳的45%,深圳至惠州的人口流动指数仅为惠州至深圳的30%,东莞至惠州的人口流动指数仅为惠州至东莞的75%。
观察结论08:三市边界地区人口流动融合与集聚的特征较为明显
从深莞惠之间人口流动的空间布局看,深莞交界区域、深惠交界区域、莞惠交界区域人口流动态势较为鲜明。
观察结论09:深莞惠之间流动人口以中等以下收入为绝对主导
在深莞惠之间人口流动总量中,月收入7000元以下的普通收入人群所占比例为40%,月收入7000-150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人群所占比例为44%,月收入15000元以上的中等及以上收入人群所占比例为16%。
结语01:大湾区层面要强化核心城市之间及珠江两岸之间的联系
应将强化深圳与广州两大核心城市之间的联系作为关键着力点,深圳与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中三个两万亿级经济体的其中两个,地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中相互毗邻呼应的重要枢纽节点。若相互间人口流动与经济合作水平不高,将直接影响对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应抓紧根本性改变核心城市之间联系度甚至不如非核心城市的现状,发挥核心引擎“1+1>2”的效应。
以基础设施先行来提升深莞惠与珠中江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人口流动视角下,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的一体化水平仅为深莞惠与广佛肇的约30%。深莞惠与珠中江核心城市之间多年以来能且仅能通过一条陆路通道(虎门大桥)实现绕弯式的“U型”交通联系,成为珠江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全力以赴推动基础设施先行,打通更多跨江陆路通道,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带动人口流动和经济、市场深度融合,成为极为紧迫的重点任务。
结语02:深莞惠经济圈层面要全面提升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要创造条件实现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经济融合。近中期要聚力将深莞惠之间人口流动总量占三市常住人口总量的比例提升至更高水平,实现人口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要全力提升深莞惠经济一体化发展结构和质量。要积极探索以深莞、深惠一体化来带动莞惠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要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保障条件,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加强深圳、东莞向惠州的经济和人口辐射,建立活动半径更大的一体化融合圈层,规避“富不串邻”趋向。加强深莞惠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之间及其高端产业的合作发展,打造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新核心,带动更多中等以上及高收入人群跨市交流。结合三市交界区域的人口、产业、城市功能特色,打造一批跨边界融合发展的试验区,形成深莞惠经济圈深度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节点。
[1]每万人常住人口产生的日均人口流动量:分母为深莞惠与广佛肇(或珠中江)2018年常住人口之和,分子为深莞惠与广佛肇(或珠中江)人口流动总量。
[2]每亿元GDP产生的日均人口流动量:分母为深莞惠与广佛肇(或珠中江)2018年GDP之和,分子为深莞惠与广佛肇(或珠中江)人口流动总量。
本文来自:山川大数据中心 ,微信号:SchData
注:对手机信令感兴趣可以看这里:直播回放:手机信令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实践
城市数据人
http://udu.org.cn
城市数据人 - 城市数据领域知识社群
城市数据人新网站上线
网址:udu.org.cn
原“城市数据师手册”内容已整合
加入数据学社后,请添加微信“wwwcaup”,发送购买截图,即可加入交流群。